Issue: June 2008
June 01, 2008
27 min read
Save

SFO年度论文集涵盖血管性疾病

Issue: June 2008
OSN at SFO

巴黎讯 – 血管性眼病是今年法国眼科协会的年度论文集的主题,该年度论文集收集了选定领域一流专家的主要文献。

该论文集的协调员医学博士康士坦汀·保那拉斯(Constantin Pournaras)说:“眼部血液循环与许多血管性疾病的机制有关,主要是影响视神经和视网膜循环的缺血性疾病。”

医学博士法兰欣·比哈尔-科恩说(Francine Behar-Cohen)说,在诸如月经和瘢痕形成,血管形成是一种生理机制,但是,在其它情况下,如癌症和几种眼科疾病,它是病理性过程。

换言之,新生血管形成是一种病理性血管异常形成,并且它是多种疾病的特征性表现,如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老年性黄斑变性和前部缺血性视神经病变。

座谈会上提交了该论文集,座谈会重点报告了这些疾病在新生血管形成方面的病理机制,以及有关的潜在治疗。

保那拉斯医生说:“我们讨论了影响视网膜和脉络膜血液循环的主要全身性疾病,并讨论了每种疾病在病因学、诊断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

当前,最新以及最有希望的治疗是那些玻璃体腔内给药治疗。不同的分子(如抗VEGF药物)证明可有效干预新生血管形成,并且,如果在玻璃体侧实施治疗,多数疾病可得到改善。

保那拉斯医生说:“新生血管形成对直接与血管外侧接触的药物敏感。不幸的是,已表明全身给药并不像最初认为的那样有效。”

这些消息最初发表在OSNSuperSite.com网站上,每日报道内容来自各种会议。可在即将出版的《眼外科新闻》里查找更详细的报道和其它话题。

Bag-in-the-lens IOL 对儿童白内障患者有效

据由医学博士玛丽-约瑟·塔斯格农(Marie-José Tassignon)在1997至2007年间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Bag-in-the-lens IOL植入可治疗儿童患者的先天性或外伤性白内障。

Bag-in-the-lens IOL独特设计,有两个圆形襻包绕光学部,因此,需要独特的植入技术,植入时,借助一个预先标有刻度的环,行大小完全相同的前、后撕囊后,将前囊和后囊放置在襻之间的细槽内。塔斯格农医生说,多年来已证明,该人工晶体稳定,并有对抗细胞移行的屏障,因此可防止后囊浑浊。

她报告了在儿科患者中开展的一项研究结果,该研究包括37例2个月至14岁儿童的54只眼。19例患者的白内障为双侧性。按照年龄将患者分组:0-1岁、1-6岁和6-15岁。

塔斯格农医生说:“因为测量3岁以下患儿的屈光度存在困难,结果并不一致。”

在随访中,没有发现二次白内障。

她说:“采用该技术,内皮细胞无法向囊内移行,因为囊是密封的,并且处于人工晶体的襻内。”

在22例(35只眼)大于6岁的患者中取得了最好结果,他们的视力从20/100改善为20/25。如果为双侧白内障,视力可达到20/20。平均术后球镜等值为–0.5 D。5只眼获得了最差结果,最终视力低于20/40,其原因分别为原始玻璃体残存增生症(1眼)、单侧白内障的弱视(3眼)或酸烧伤(1眼)。

塔斯格农医生说,该特殊的人工晶体在囊内营造了一种良好的力平衡,所以没有发生囊破裂。

塔斯格农医生说,她强烈推荐在儿童患者中使用该技术。在单侧白内障病例中,根据年龄不同,使用该技术后,恢复较快,或可防止弱视。视力极好,并且,保留了足够的调节能力,可让多数儿童不戴眼镜就可阅读。

口腔粘膜上皮片移植成功

据一位演讲者说,在发生了重度损害的角膜中,眼外科医生成功实施了口服粘膜上皮片自体移植。

医学博士卡洛尔·布瑞龙(Carole Burillon)报告了角膜干细胞恢复手术1期和2期临床试验的首批结果,接受治疗的患者为因角膜烧伤和史-约综合征而导致的双侧角膜干细胞缺乏患者。

2007年10月,在7例患者中首次实施了口服粘膜上皮干细胞自体移植。

布瑞龙医生说:“7例患者的主要指标得到改善,包括角膜后沉着物下降、溃疡减轻和角膜新生血管回退。”

据布瑞龙医生,仅有1例患者发生不良反应,为莱尔氏综合征。

基于这些结果,布瑞龙医生和同事能在二月份再收治5例患者。

欧洲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研究经验—希望和失望并存

Joseph Colin, MD
Joseph Colin

法国眼科协会会长、医学博士约瑟夫·科林(Joseph Colin)说:“欧洲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术已有20年经验,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漫长发展史是短期成功与长期失败并存’”。尽管新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早期结果令人鼓舞,但仍需慎重。

在法国眼科协会与美国眼科学会联合座谈会上,科林博士回顾了欧洲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兴衰历史,以及最近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体的内皮细胞丢失问题。

科林博士称,据媒体公布,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体生产商IOLTech/Carl Zeiss Meditec和Corneal,联合法国卫生安全和健康产品委员会(AFSSAPS)于2007年1月份从市场中撤回了Vivarte和NewLif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于3月份撤回了Icare人工晶体。

“一项在法国多中心进行的回顾性研究证实,NewLif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后2-3年出现并发症的机率较高。”科林博士说:“在2,324例中,27例由于严重内皮细胞丢失而摘除了植入物。”

他指出,GBR/Vivarte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仍有类似风险存在(虽然较小),4,033例中有15例被摘除。

根据法国卫生安全和健康产品委员会提议,继回顾性研究后,所有前房型有晶体眼人工晶体都须在植入后每6个月作一次内皮细胞计数评估。他称,当前如果发现内皮细胞下降超过30%或密度低于1,500 cells/mm²,建议摘除人工晶体。

尽管出现这些问题,有晶体眼人工晶体仍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且我们有充分理由继续探索这些晶体切实可行的治疗方法。科林博士说道,对于不宜采用激光屈光手术的病例(例如薄角膜),这些晶体将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在大多数病例中,有晶体眼人工晶体植入都会保持晶体的调节功能,也很容易摘除。

此外,研究人员还了解到,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体并发症有许多预防标准可供参考。即,前房深度大于3 mm,角膜直径大于11 mm,IOL屈光力小于20 D。

科林博士说,“欧洲多中心爱尔康AcrySof有晶体眼人工晶体的Ⅲ期研究使我深受鼓舞。”在术后2年的随访中,研究人员发现内皮细胞丢失受影响最小。所有眼睛均可保持最佳矫正视力,没有出现慢性炎症或眼内压(IOP)升高的报道,几乎没有不良事件发生。他说,2年间眼晶状体的预测率高、屈光度稳定。

尽管结果有利,但考虑到前房角支持型人工晶体的最新病史,科林博士呼吁,在长期研究结果出现之前,我们仍需谨慎。

虽然研究人员发现,许多并发症都是因人工晶体尺寸测量失误引起的,而后者可借助新型成像技术解决,但科林博士认为,“在回顾性研究结果未能提供有关植入物更可靠的安全信息前,目前的成像模型暂不可投入使用。”

研究显示抗代谢药可成功治疗角膜瘤

一名发言人称,最新系列病例显示,丝裂霉素C和5-氟尿嘧啶可减少或缓解角膜瘤。

医学博士米尔萨德·伊比舍维奇(Mirsad Ibisevic)说:“在所选病例中,抗代谢物可作为结膜或角膜瘤的治疗方法。”

伊比舍维奇博士报告了2005年4月到2007年6月间一项11例介入治疗病例的系列研究结果。其中6例采用1%5-FU治疗,5例应用0.04%的丝裂霉素-C (MMC)治疗。采用5-FU治疗的病人有3例肿瘤退化而未复发,2例瘤体缩小但需手术切除,1例瘤体增大。5例丝裂霉素-C治疗的病人,有2例肿瘤退化而未复发,2例瘤体缩小但需手术切除,1例瘤体缩小而无需手术切除。

伊比舍维奇博士称:“我们注意到,有7例在抗代谢物手术或非手术治疗后的4-16月内没有出现复发。”

法国紫外线胶原交联的研究结果令人鼓舞

法国两个中心的研究表明,紫外线角膜胶原交联法治疗圆锥角膜和LASIK后角膜膨隆患者的疗效令人鼓舞。

医学博士大卫·托鲍尔(David Touboul)和皮埃尔·R·福尼尔(Pierre R. Fournié)分别在波尔多约瑟夫·科林(Joseph Colin)医学博士和图卢兹弗兰·默勒卡泽(François Malecaze)医学博士的指导下,共同就他们认为会改变许多圆锥角膜患者治疗结果的那些有利交联实验结果进行讨论。

据弗兰博士称,“至今,还没有哪种仪器可对在体角膜硬度进行测量,但是实验室离体研究在很大程度上,证明了该治疗确实会引起胶原纤维的交联,致使角膜硬度增加及结构重组。”

他说,根据临床观察,大多数病人的圆锥角膜进展停止。

“研究结果不尽相同。”托鲍尔博士说:“病人的个体疗效差异很大,其中原因尚不清楚;但是,大多数病人的圆锥角膜进展中止或至少减慢,视力也会增加许多行。”

两名医生同时指出,要得出最终结论为时尚早,虽然到目前为止紫外线交联法还没有并发症(一些暂时性角膜浑浊病例除外)出现,但仍需谨慎。该疗法仅适用于那些已证实圆锥角膜正在进展的病例,而角膜厚度等于或小于400 µm的病人不应接受治疗,因为薄角膜内的核黄素及由此引起的紫外光透射会造成严重的上皮损伤。

托鲍尔博士说:“我们有望生产出新分子,从而将手术安全应用于较薄的角膜中。”

他说,似乎没有必要对年龄做任何限制,但早期圆锥角膜的治疗效果似乎会更好些。

尽管最初两中心都采用IROC系统,但托鲍尔博士认为,操作更方便、测量更精确的新型CBM X Linker可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他推荐采用正确的灭菌方法,术后配戴治疗性角膜接触镜及局部应用抗生素和皮质类固醇治疗。

托鲍尔博士说道,“即使角膜上皮去除后整整暴露1个小时,也没有出现感染病例。”

应用飞秒激光及虹膜识别波前引导切削可优化LASIK

对1,200只眼进行的回顾性系列研究证明,使用飞秒激光角膜瓣并联合虹膜识别波前引导切削实施LASIK术有效果,该系列中的半数眼接受的是传统LASIK。

医学博士迈克尔·阿苏莱(Michael Assouline)说:“在该系列中,我们对不同技术作了比较,发现在视觉质量和安全性方面有明确效果。”

他说:“波前引导飞秒激光切削组的视觉质量显著改善,这是因为对散光作了显著矫正。”

“手术后,大约70%的患者没有散光,而传统LASIK后无散光者为30%至40%,”他说,“在我们的研究中,这是首个有统计学显著意义的明确效果。”

球差矫正准确性的差异没有显著性,不过,波前引导方法在高阶像差方面有优越性。

本研究的另一目的是评估扩瞳及不扩瞳波前引导法是否能得出相同结果。

阿苏莱医生说:“答案是肯定的。换言之,术前不扩瞳孔行波前分析并不会妨碍该技术的所有效果。”

本研究检验的最后一项参数是对比敏感度,该参数在波前组更好,差异具有统计学显著意义。

他指出:“我们认为,应用激光切削后的准确性增加和视觉质量改善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下列事实所致:在激光切削过程中,利用虹膜识别可对眼球旋转作出补偿。”

他认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对治疗结果的改善也起一定作用。

阿苏莱医生说:“与微角膜刀相比,并发症很少:没有角膜瓣移位,没有偏心性,仅有1例因飞秒激光校正不良导致的角膜破孔,不过,该患者接受了治疗,1月后没有发现问题。发生了1例DLK,在一个超过500只眼的研究系列中,该发生率是非常低的。”

他将弥漫性板层角膜炎的低发生率归因于如下事实:除飞秒激光技术外,他还使用了一次性设备,这可降低与灭菌过程相关的感染或炎症风险。

法国开展评估AMD流行率的筛查活动

为评估AMD的流行率并向法国民众提供该疾病及其主要风险因素的更多信息,法国于2007年发起了全国筛查活动。

医学博士V·李·帝安(V. Le Tien)说:“早期检测AMD,治疗并且保存视力的机会更大。我们深信,提高人们的认识,能够降低AMD对视力和生活的灾难性社会影响和个人影响。”

2007年5月至6月间,在几个城镇,邀请了50岁以上的人免费接受眼底照相和非扩瞳视网膜成像筛查。向当地的眼科医生小组提供了老年性黄斑病变(大脉络膜疣和视网膜色素上皮改变)和AMD(黄斑出血、渗出、视网膜色素上皮脱离、浆液性视网膜脱离、地图状萎缩)的体征分类标准。还对下列情况作了调查:家族中其它成员是否有AMD、吸烟习惯、每个患者的体重和身高。

总计3,432人接受了筛查。其中71%为正常。发现17.7%参与者为早期AMD,3.6%的人为更晚期的AMD。

“通过该次筛查活动,我们发现AMD的流行率与文献中报道数据相符,”李•帝安医生说,“对于潜在形老年性黄斑病变的诊断,在非扩瞳视网膜成像辅助下行眼底摄影可有效进行第一步筛选。可快速筛选出那些需要在专门的眼科中心接受进一步检查的患者。”

新IOL重视囊袋的个体解剖结构

Croma公司生产的Quatrix Evolutif植入物性能独特,可适应不同直径的囊袋,不会引起变形及继发性椭圆变形、囊折叠、屈光不准确、囊袋直径因非自然扩张而超出睫状环限制以及由此导致的假性调节能力下降。

OSN欧洲/亚太版编委会成员医学医学博士菲利浦·索迪尔(Philippe Sourdille)在一个座谈会上说:“我们使用活体高频超声成像证明,晶状体和囊袋的尺寸及位置在个体中存在差异。”

已表明,晶状体的直径变化范围为8 mm - 10 mm。

他说:“该变异对人工晶体设计和确定尺寸具有实际影响,仅当人工晶体与眼的个体解剖相适应时,人工晶体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另一个常被忽视的重要因素是晶状体直径与睫状环的关系。在80%的眼中,晶状体直径似乎等于或小于睫状环直径。

索迪尔医生说:“植入IOL时,重视该自然平衡对保存假性调节性移动很关键,但是,我们的观察表明,多数IOL植入增加了囊袋直径,当使用环形襻人工晶体而不使用角形片状人工晶体时,直径增加更多。多数情况下,囊袋与睫状环之间的直径关系完全逆转。”

他说,为解决实际的个性化尺寸需要,已对Quatrix Evolutif植入物作了相应设计。

既往研究证明,囊袋直径与角膜屈光力和视轴长度相关。在一只近视眼中,视轴较长,屈光力较低,需要较大直径的IOL,但是,将根据晶状体屈光力的增加和视轴长度的下降来计算IOL直径的逐渐降低。

索迪尔医生说:“这种个性化的渐进性调节可极大增加植入物的性能,并且,绝不会引起与睫状环的自然解剖结构关系的逆转。”

研究表明,Presby-LASIK的性能优于多焦IOL

据一项研究,多焦IOL植入和presby-LASIK均是老视矫正的可行方法,但是,后者视距视力范围更大。

阿苏莱医生说:“老视LASIK使用Gaussian型切削,这表示有一个+1.7 D、3-mm的视区,略微偏心,向下和向鼻侧偏1 mm,能够提供可接受的远距视力,平均为20/25-20/20,一些病例可达20/18,并具有可接受的甚或很好的近距视力和中距视力。”

相比而言,多焦IOL的视觉功能较差。

他说:“实际上,它们为双焦,并且中距视力通常很差。”

离焦曲线显示,老视LASIK离焦–1.5 D时的平均视力为20/25,而多焦为20/50 – 20/30。

阿苏莱医生说:“离焦曲线是比较多焦技术的最好方法。离焦曲线明确表明,所谓的多焦IOL为双峰曲线,远距视力的第1个峰为0 D,第2个峰大约为–2.50 D,而presby-LASIK的离焦曲线为连续性曲线,最高点为0 D,并缓慢向-3 D下降。 这可使80%眼的中距视力达到-0.5 D,60%眼的近距视力达到–3 D,这已足够好了。”

在该研究中,特别强调了在老视LASIK患者中进行多焦视觉特性评估。基于角膜地形图和像差测量,实施了多种测试。他说:“角膜总体屈光图表明,平均视区增加,大约占患者瞳孔入射面积的25%,顶点的平均屈光度为+3.8 D。这表明,患者可使用入射瞳孔的一部分看近,使用其余的大约75%看远。”

仅在非主视眼行老视LASIK,如果对侧为正视眼,可以不实施手术,或接受远视LASIK术,以获得足够的远距视力。

阿苏莱医生说:“这可让患者真正满意。”

使用博士伦的Zyoptix Zywave系统测量像差。

“我们能够证明,老视LASIK手术导致的大部分离焦影响实际上是负球差和慧差,”他说,“在入射瞳孔的大部分区域,患者的视觉系统中产生的该[高阶像差]并不会影响正视效果,而仅在中央部分对正视有影响。这表明,患者形成的为复合图像,由近距视力图像和远距视力图像构成,两者均相当清晰。”

法国的抗VEGF治疗不断增加,并可完全报销

法国,使用抗VEGF药物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逐步增加,卫生主管部门提供了全面报销,因为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和循证医学证明抗VEGF是最好的治疗标准。

医学博士加布里尔•科斯加斯(Gabriel Coscas)在采访中告诉《眼外科新闻》说,尽管成本很高,但政府作了大量投入,为AMD患者提供当今最好的药物治疗,即Lucentis (ranibizumab, Genentech)。

“我们已为其它眼病作了同样投入,例如白内障;没有人会讨论癌症患者治疗的高成本问题,”科斯加斯医生说,“因此,我不明白为什么有人会对在一种药物上花费金钱感到吃惊,而这种药能治疗像AMD这样严重的、且很不幸还在逐渐加重的疾病。维替泊芬[光动力学疗法]的结果并不如抗VEGF疗效好,并且花费也不比ranibizumab便宜。”

他还说,治疗没有预定限制,只是会定期监测治疗效果,并以此决定抗VEGF注射的数量和次数。

科斯加斯医生说:“必须定期使用当前所有可用的技术设备对患者作严密追踪观察。这就需要进一步投入金钱和时间,但是,医生、政府官员和民间机构没有其它办法来应对一种使如此多人的视力、功能和生活质量受到威胁的疾病。”

无论患者被转诊到哪所公立或私立专科治疗中心接受该标准治疗,均可提供报销。

他说,因为有了这些规定,法国就不再讨论其它药物的说明书外应用问题,如阿瓦斯丁(贝伐单抗,Genentech)。

科斯加斯医生说:“小规模研究表明贝伐单抗有效,并且没有特别的副作用,但是,我们没有理由向我们的患者提供一种尚未在国际性、多中心、随机临床试验中得到充分检验,并且尚没有眼内使用所需剂量规格的药物,而不使用一种接受了常规验证的另一种药物。尤其是,在个人花费和机构花费方面,没有任何差异。”

他说,PDT作为辅助治疗,现在仅限用于单用抗VEGF治疗疗效不佳的病例。

法国建立了AMD研究DNA库

为了研究与AMD的发生有潜在关系的遗传学因素,法国正在建立AMD患者的大规模DNA库。

医学博士埃里克·索尔德(Eric Souied)说:“AMD是一种多因素疾病,涉及环境和多基因性遗传因素,表型多种多样。我们基于荧光素血管造影分类。”

该项工程涉及4个中心:Créteil的Centre Hospitalier Intercommunal, Centre d’Imagerie et de Laser、巴黎的Hôpital de XV-XX和波尔多的CHU Pellegrin。

开展了问卷检查,采集了人口统计学数据、血清样本和DNA样本,并为每名患者实施了荧光素血管造影检查。

截止目前,已在20个月内纳入了1,229例患者。患者平均年龄为80岁。

索尔德医生说:“我们希望,与健康对照眼之间,在基于血管造影检查表型方面的比较研究,能让我们有机会在AMD的遗传研究方面向前迈进一步。”

该项目是法国2004年开始的更大规模遗传学和AMD国家研究项目的一部分。

视觉分析技术--人工晶体屈光手术的未来

据一位演讲者,Visiometrics生产的双通路视觉质量分析系统(double-pass Optical Quality Analysis System)不久将成为与前节相关的视觉质量分析的最佳标准。

医学博士达米·加提内(Damien Gatinel)说:“视觉质量分析系统是目前唯一的可用系统,能提供全面、真实评估视觉功能必不可少的所有信息,因为它具有独特能力,可测量高阶像差和眼组织透明性下降对视网膜图像质量的综合影响。”

视觉质量分析系统(OQAS)提供的所有信息均是根据点扩散函数(PSF)分析采集的,该系统将以三维方式表示这些信息。

加提内医生说:“利用这种表示方法,可更容易更准确地分析和解释PSF。”

他说,OQAS提供的主要指数包括:100%、50%、20%和9%对比度下的对比视力预测指数,在预测时考虑了眼的光学像差和光散射方面的光学特点;调制传递函数曲线,它表达视网膜图像在不同空间频率下的对比度衰减百分比,也考虑了散射和高阶像差的综合影响;以及散射指数,它对角膜雾状浑浊、角膜不透明、白内障和玻璃体不透明性引起的散射程度作了量化。

“对于参与研究和治疗可导致眼透明性下降的不同疾病的所有临床医生,OQAS将能够首先为他们提供宝贵的信息。”加提内医生说:“它将能够预测单焦和多焦人工晶体的视觉性能。”

“当前,波前分析仪,如Shack-Hartmann,无法检测和测量多焦植入物诱发的波前扭曲,”他说,“只有双通路像差测量,能够对多焦植入物的视觉质量提供客观的评估。”

编辑注:

为方便向读者迅速提供新闻,对于OSN超级站点(SuperSite)上的文章和会议综合报导文章,OSN将不遵照其编辑方针,通常不将这些文章发出作源校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