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理策略可降低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
日本人群研究首次发现20号和25号玻璃体切割术的风险无差异。
一项回顾性群体队列研究确定的手术策略,提示可能眼外科医生采取预防措施降低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
![]() 岛田弘幸 |
医学/理学双博士岛田弘幸(Hiroyuki Shimada)领导的这项研究,首次发现20号和25号玻璃体切割术的风险无差异。美国以前的研究发现,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发生眼内炎的风险明显较高。
该研究在日本连续对6,935名做20号或25号手术的患者进行了调查。20号队列的3,592只眼中,一只眼(0.0278%)发生术后眼内炎,是由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的。3,343只做25号玻璃体切割术的眼中,有一例发生粪肠球菌所致眼内炎;该病例未在术间使用曲安西龙。两个队列发生眼内炎的风险无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20号玻璃体切割术后,85份冲洗液标本中有5份(5.9%), 85份玻璃体标本中有1份(1.2%)发现微生物污染;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128份冲洗液标本中有7份(5.5%), 128份玻璃体标本中有3份(2.3%)发现微生物污染。各组间无显著差异。
斯科特(Scott)等人发表的对比结果发现,与20号玻璃体切割术相比,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明显更高。国本(Kunimoto)等人2007年的研究发现,其研究人群做完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升高11倍。
岛田博士将这些研究的风险差异归结于所用的手术方法不同。岛田博士说,换句话说,其研究中的所有眼外科医生都采用了冲洗,手术中使用了角形切口(angled incision), 做了边缘玻璃体切割术(见侧栏)。
研究差异
岛田博士说,尽管三项研究报告的眼内炎风险不同,但方法学差异似乎并不是其促成因素。三项研究均为回顾性、干预性、对比性序列研究,研究人群也都是通过计算机数据库检索到的。
此外,尽管岛田等人和斯科特等人收集眼内炎阳性病例的标本,国本等人却没有,这就是说国本的研究中非感染性眼内炎病例的结果可能有偏倚。但是,岛田等人说,其数量不大,不大可能会影响最终结果。
另外一个差异就是,给入院患者做眼科手术是个标准治疗方案,但这一事实也不能解释岛田博士的研究中风险较低的原因。其它住院眼科手术(如白内障手术)发生眼内炎的风险,就这方面来看可说是明显的。
岛田博士说:白内障手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在日本是0.05%, 在西方国家也是0.05%。因此,我们觉得,无论是在门诊做手术,还是住院做手术,对眼内炎风险的影响可能都很小。
预防策略
与斯科特等人和国本等人所做手术不同,岛田博士说,眼外科医生手术前后严格冲洗并用角形切口确保伤口紧密闭合。
他说:通过使用角形切口及气-液交换(fluid-air exchange)确保伤口闭合,并做边缘玻璃体切割术,我们将25号玻璃体切割术的适应症扩大到所有需要做玻璃体切割术的疾病。
岛田博士说,他所在机构现在只使用25号玻璃体切割术,进一步随访也未发现更多眼内炎病例。
他说:截至2008年11月,我所在单位做25号玻璃体切割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到1/4,143。 布莱恩·贝泰尔
参考文献:
- Kunimoto DY, Kaiser RS, for the Wills Eye Retina Service. Incidence of endophthalmitis after 20- and 25-gauge vitrectomy. Ophthalmology. 2007;114(12):2133-2137.
- Scott IU, Flynn HW Jr, Dev S, et al. Endophthalmitis after 25-gauge and 20-gauge pars plana vitrectomy: incidence and outcomes. Retina. 2008;28(1):138-142.
- Shimada H, Nakashizuka H, Hattori T, et al. Incidence of endophthalmitis after 20- and 25-gauge vitrectomy: causes and prevention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Oct. 17, 2008]. Ophthalmology.
- 岛田弘幸,医学/理学双博士,联系地址:Surugadai Hospital of Nihon University, Department of Ophthalmology, 1-8-13 Surugadai, Kanda, Chiyodaku, Tokyo 101-8309, Japan;电邮:sshimada@olive.ocn.ne.jp。